今日小滿|海慈心血管專家提醒夏季養心是關鍵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時節,除東北和青藏高原外,我國各地平均氣溫都達到了22℃以上,從氣候特征來看,全國各地漸次進入夏季,降水進一步增多。海慈醫療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內一科主任紀文巖主任醫師介紹,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我們也要順應天時對飲食起居進行調整以維護身心健康。
小滿需養心
按中醫的“五行”學說,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處于盛的地位)、木休(肝處于相對的休養狀態)、水囚(腎易虧)、金死(肺易虛)”。在夏天,往往忽略了正處于旺盛地位的心是需要重點保養的。
夏季養心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心靜人自涼。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寧靜。夏季應早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同時適當的午睡可以補充睡眠的不足、榮養精神,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饵S帝內經》記載:“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不妨睡個午覺,小憩30分鐘左右,會掃去身體的慵懶,元氣滿滿的投入工作學習中。
小滿需養陽
夏日天長,天地間陽氣生發,人的身體亦是如此,因此要注重養護陽氣,讓它自然快樂地生發,到了秋冬才能更好地收與藏,同時,陽氣生發得好,濕氣也不敢來犯。雖然現在天氣明顯熱了起來,但是晚上睡覺時,還是要蓋好被子,不要暴露太多,同時,晝夜溫差大,記得帶個薄外套,以防受寒,損傷陽氣。
民間俗稱: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夏天可多吃些生姜,如飲姜茶、煲湯加姜片、涼拌菜或調制蘸汁時多加些姜末,因為姜是溫性食物,有利于毛孔張開、排出濕寒之氣。同時,雖然天氣炎熱也不要貪吃冷飲、水果、海鮮等,會導致脾胃受寒,陽氣虧損。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臟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克制關系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療措施為三伏天的藥物穴位貼敷,因其療效明顯、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無明顯副作用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癥、喘癥、慢性泄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療效顯著,同時可配合辨證施治的中藥內服,冬病夏治的療程最好連續應用3~5年。
五運六氣指導小滿養生
按照傳統五運六氣理論,從小滿至大暑前為三之氣,三之氣的主氣是少陽相火,陽氣正當少壯,氣候特點是日漸炎熱。2021年的三之氣,從小滿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5月中旬以后,主客氣都是太陰濕土,往往會氣候潮濕,濕邪容易偕暑熱侵襲身體,于是痘痘、濕疹、沉重無力、頭面部油膩等問題都來了;而在天氣變化的時候“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人們容易為寒濕之邪所感,出現身體困重、下肢浮腫、胸腹滿悶、腹瀉納差等病狀。因此,小滿養生需要注意健脾祛濕雙管齊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飲食里可加一些薏苡仁、茯苓、白扁豆等祛濕,也可以吃一些山藥、蓮子、芡實等來健脾,還可用芳香之品如藿香、佩蘭等化濕醒脾,如果感受了寒濕之邪,可在飲食中加入生姜、紫蘇、香薷以驅寒化濕。
下載附件

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 本部地址:青島市市北區人民路4號
門診服務臺電話:0532-83777856(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8:00-17:00)
預約掛號咨詢電話:0532-83777800/83777801(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8:00-17:00)
行政總值班電話:0532-83777527 院長熱線:17669757858
南院區:青島市市南區棲霞路18號
西院區(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青島市市南區嘉祥路3號
醫患溝通辦公室電話:83777016("紅包"治理專項投訴電話) 受理時間: 周一至周五:8:00—12:00,13:30—17:00
